
烟台融媒3月28日讯(记者 刘晓阳 通讯员 于凤琴 摄影报道) 时下,人们越来越重视身后事的绿色环保,让逝者与绿树花草共眠的生态葬成为首选。清明将至,记者昨日走访我市部分公墓了解到,目前我市有壁葬、草坪葬、花坛葬等多种生态葬方式。相比传统的墓葬,生态葬不仅环保节地,而且价格亲民,受到了越来越多市民的认可。烟台生态葬数量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增长,正得到越来越多市民,尤其是中青年人的认可。
生态葬区域:逝者与绿草鲜花为伴
昨天上午,记者来到位于烟台市莱山区解甲庄街道沟头店村东的回龙山功德园,在园区的西侧和东侧,各有一处专门的生态葬园区——德安苑和德孝苑,与其他立有墓碑的墓地不同,生态葬的区域看不到传统墓碑,这里就是我市现有规模较大的草坪葬群。
在墓园西侧的,记者看到一片整齐划一、干净洁净的卧式墓碑群,整个葬区域特别干净整洁,没有纸钱焚烧,只有绿草萋萋和鲜花为伴,扫去了传统墓地死气沉沉的景象。石碑稍高出地面平铺,上刻碑文,周围种上绿草。草坪墓葬碑上面镌刻着逝者的名字,还可以根据生前的事迹写上简单的墓志铭。亲朋好友来悼念,可以献上一束鲜花,默默地表达哀思。
“草坪葬是现有生态葬式中最受市民追捧的,黑色大理石纪念碑光亮整洁,既庄重又经济。”回龙山功德园工程部负责人王振礼告诉记者,草坪葬不树墓碑、不围墓地,直接将套骨灰盒的石椁埋入地下,整个墓地看上去是绿草一片,改善了环境,节约了土地,既是对逝者的尊重,也是对生者的尊重。草坪葬既符合传统殡葬文化‘入土为安’的理念,又体现了生态环保和文明。
在另一侧则是花坛葬,数个花坛匀称地分布、穿插在草坪的中间。每个花坛均由四面矮墙围起,花坛的中央都栽种着不同的花种,多彩的墓石整齐排列在花丛绿植中,既展现出庄重的气质,又不失灵动的美感,生机盎然。

生态葬方式:比传统葬法节约2/3土地
与传统殡葬方式土葬相比,生态葬能够节约大量的土地、石材等资源。
“花坛葬和草坪葬都是可以上下放两个骨灰盒,可降解型的。”王振礼告诉记者,花坛葬单墓占地0.1平米,草坪葬单墓综合占地0.12平米,比传统葬法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面积。还有一种微型节地葬,小碑有前后葬式,放正常骨灰盒,每座节地小型墓碑都根据造型设计搭配了影雕花鸟图案,在节约土地的同时,让人们在缅怀逝者时能够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与美好。
此外,壁葬是将骨灰盒嵌在墙壁内的生态丧葬方式,是一种先进的殡葬理念和行为。在园区东的德孝苑,灰白色花岗岩砌成的壁葬墙庄严肃穆,墙体正面分布着井字形的壁葬格,大小可放入骨灰盒。记者看到,壁葬分四层到六层,均为双人位。“壁葬上下一排双人位占地1平方米,大大节约了土地。”王振礼介绍,一堵壁葬墙可安置几十乃至上百个骨灰盒,存放量极大,又节约土地。
部分生态葬:非常抢手销售一空
生态殡葬的推行,让回龙山功德园园区看起来更像一个公园。清香飘逸,鸟鸣环绕,春天的回龙山功德园让人感受到“生如春花之烂漫”的意境。
前几天,芝罘区的栾先生父亲因病去世。“我父亲身患疾病时,我就了解了这些生态葬,觉得草坪葬既环保又节地。”正在选购墓地的栾先生告诉记者说,在父亲的影响下,他的母亲也希望用生态葬的方式,随丈夫一起草坪葬,所以这次选择了可以上下放两个骨灰盒的草坪葬。
像栾先生的亲人一样选择生态葬的人,并不在少数。“选择在这里生态葬的数量每年以4%-5%增长,年轻的人和观念开放的老人居多,生态葬的均价不足万元,也十分亲民。有些生态葬非常抢手,像树葬现在已经全部销售一空。”王德礼告诉记者。
“根据民政部下发指导意见,我市还将继续大力推行绿色生态殡葬。”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自殡葬改革以来,我市采用骨灰处理多样化办法,解决骨灰的存放问题,近年来,通过政府引导,各种生态节地葬法,越来越被我市市民所接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