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讯|《中华全家福》拉开烟台籍音乐名人名家演唱会序幕

烟海e家 2024-01-06 20:20

  烟台融媒1月6日讯(记者 杨春娜 慕溯 张洁 柳昊杰 唐克 摄影报道)“照一张大中华的全家福,让祖先看看她的后代最呀最最争气。照一张大中华的全家福,让世界看看中华儿女心使一股劲儿。”夜幕降临,烟台大剧院被映衬的格外耀眼。一首由烟台籍词作家曲波作词、曾参加过两届央视春晚的作品《中华全家福》拉开了演唱会的序幕。舞台上,热烈喜庆的歌声以海浪为背景按下了一张烟台“音乐界全家福”的快门;舞台下,饱含共鸣的心灵在熟悉的音符里叩开了岁月之门。

  从演唱会缘起,到筹备,到上演,艺术总监曲波全程饱含激情。曲波是国家一级作词人、专业技术二级、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、烟台市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。曲波介绍,音乐会选取了每位音乐名家最有听觉符号意义的代表作品,思想性、艺术性、传唱性相得益彰,经得起时空检验,为不同年代听众所喜爱的作品。“像安波先生的《拥军花鼓》、吕远先生的《牡丹之歌》、萧珩先生的《谁不说俺家乡好》、羊鸣先生与他人合作的《红梅赞》、许镜清先生的《敢问路在何方》、徐沛东先生的《我像雪花天上来》、刘家昌先生的《云河》、我作词的《中国娃》等。”曲波说,另外还选用了老辈也是烟台人,谷建芬老师的《那就是我》等雅俗共赏、家喻户晓的作品,也选择了部分接地气感恩回馈家乡的曲目,像他主创的《烟台记忆》《敬世界一杯葡萄酒》等曲目,另外还有虽然籍贯不是烟台,但却用词曲表达了对烟台这座城市真挚爱恋的年轻音乐人杨蔺、于韵非创作的《烟台》等。

  演唱会在编排上追求创新。在音频的制作定位上,无论风格还是手法,无论节奏还是电声与器乐的编配,都力求传统与时尚相融合,对标年轻一代的审美,兼顾老少皆宜。在舞蹈创编上“接天气、接地气、接人气”。充分使用烟台符号化的非遗舞蹈语言或符号化元素,力求熟中生新,让烟台人有意料之外、情理之中的审美体验。在舞美设计上,力求选取富有海文化鲜明特质的视觉符号为设计原点,创意延展呈现。